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学实务 > 审判研讨
谈执行力
分享到:
作者:杜枫  发布时间:2011-01-28 11:21:10 打印 字号: | |

          现实中,很多工作不能按照会议文件和领导要求落实到位,政策在落实上打折的情况比较普遍。我们的有些制度是不是都落实到位了?我们的一些工作是不是也存在“糊弄”的现象?我们有的干警是不是存在着不会工作、不敢工作、不想工作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执行力不高不强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而提高执行力是我们做好工作并取得成绩的前提,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把既定的目标变成现实的成果,我们的工作目标就会落空,目标落空必然会影响到我们工作的成效,影响到法院和法官的形象,降低法院和法官的公信力。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切不可掉以轻心。

                                           一、 何谓执行力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三字经》有句话“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为什么要志于学?就是要学会在社会生活的能力。如果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人和动物一样,并不是一出生什么都会,而需要学习。人类和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人有强大的学习能力,人类通过知识的积累使人类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学习速度不断加快,从而能够较快地适应社会生活。每个人在社会上生活工作都要具备相应的能力,比如专业技术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能力可以有大小,但如果不具备相关的能力,有些方面的工作或者活动就很难参与。医学上有一种疾病叫“自闭症”, 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得这种病的人就不具备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

          执行力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对执行力,大部分人有一个比较通俗地理解就是“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很多学者和企业家都给执行力下过定义。拉里.博西迪所著《执行》一书中将执行力的定义为:执行力不仅是一个战术层面上的问题,也是一个战略层面上的问题,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门学问,它必须充分融入到一个公司的各个方面,渗透到它的战略、目标、文化等各个方面。联想集团总经理柳传志从人力资源角度阐述了什么是执行力:执行力就是积极选拔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上,即选好人、用好人。默克顿认为:执行力就是每个员工在每个阶段都做到一丝不苟。我们都知道邓小平同志著名的“猫论”,实际讲的也是执行力的问题。到底“执行力”是什么呢?其实执行力就是做事的能力,一个人能做事,而且能做成事,我们就会说这个人很能干,这个能干就是执行力的具体表现。要做的事复杂程度不同需要的做事能力也不同。我们可以从两个不同层次去理解“执行力”,一是个人执行力,另一个就是单位执行力。个人执行力整体上表现为“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不同的岗位需要的执行力也是不一样的,领导和具办,前者更多的强调是决策和谋划的能力,后者则更多强调组织实施能力;法官和书记员、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和综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所要具备的执行力也是不一样的。尽管有些岗位我们强调需要“通才”,但即使是通才也必须有专长。单位执行力是单位全体成员完成单位既定战略目标的能力。单位的行为是集体行为、组织行为,单位的成员具备很强的执行力并不意味着整个单位具备强有力的执行力,也就是说单位执行力不等于其成员个人执行力的累加,它可以小于或远远大于个人执行力的累加。大家都听过“木桶理论”,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这就是说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所以我们经常说要找准工作的薄弱环节是有道理的。通过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单位内部挖潜和外部输血,都能够有效提高执行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对一个单位来说,执行力至关重要。就如拉里.博西迪所说的:执行力不仅是一个战术层面上的问题,也是一个战略层面上的问题,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门学问,它必须充分融入到一个公司的各个方面,渗透到它的战略、目标、文化等各个方面。第二,我们谈到执行力,它的主体是人,不管是个体执行力还是单位执行力,都是以人为主体的,想要提高执行力,必须关注人的素质的提高。第三,单位的执行力不是个体执行力的简单累加,个体执行力强并不等于单位执行力就强,要提高单位的执行力,除了要关注个体执行力的提高之外,还要求有一系列的目标、决策、组织等要素来保障。

                               二、影响执行力的主要因素

           某局曾经对影响干部执行力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发现影响干部执行力的因素按照关键程度依次排列主要是7个方面:1、团结和教育下属的能力;2、学习新知识能力;3、大局观念;4、决心和毅力;5、领导方法的习惯养成;6、品格情操;7、目标管理环境。以上是对影响领导干部个人执行力的原因分析。

          就个人来讲,影响的因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前期知识积累。有句话叫“知识改变命运”;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们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一直上到大学,就是一个知识积累、素质养成、能力提升的过程,对一个人来说,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中国的父母都非常重视教育,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是要提高还在未来生活工作中的竞争力。二是再学习的能力。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中的知识是无穷尽的,所以才有了“活到老,学到老”的说法,再学习能力对我们法官来说也很重要,不同的岗位要求重点掌握的法律不一样,学习研究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同时,每个干警也不是永远固定在一个岗位上,轮岗对一个部门一个干警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在新的岗位上要学习新的法律知识,新的法律颁布实施后,也要尽快的学习掌握,才好更好的指导我们的工作,才能为提高执行力奠定基础。三是对组织目标的认同。革命年代无数的共产党员为了祖国的独立、民族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什么?凭的又是什么?那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电视剧《潜伏》最后一集,余则成得知自己成为中共党员后,说了一句话“我会奋斗终生的”。同理,如果一个人对组织目标认同了,他就会积极想方设法完成组织安排的工作,表现出较高的执行力;反之,他就会消极怠工,甚至为工作完成制造麻烦,表现出较低的执行力。四是组织对个人的评价。任何人作为社会人肯定会很注重组织对其评价,这种评价往往影响到一个人在组织中所处的位置,以及社会对其认可的程度。所以很多人非常重视上级任命的那张纸——任命书,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一个人为工作付出了努力却得不到及时正面的评价,甚至得到不利或者反面的评价,肯定会影响到其做事的积极性。但是,提升职务仅仅是对一个人正面评价的一种,对此,要有正确的态度和认识。这四点是影响执行力的主要因素,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影响到干警执行力的提高,比如待遇、个人的性格等都会对执行力产生不同程度地影响。

         对一个单位来说,影响执行力的因素也有很多。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单位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执行决策、落实决策的过程,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直接影响到单位的执行力,一个正确的决策会促进一个单位发展,也会促使单位职工积极努力工作,提高单位执行力;反之,错误或者失误的决策不但会使工作目标落空,也会给单位人财物带来极大的损失,影响干警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干警的整体素质。对素质历来有不同的定义,百度百科上就列出了六种定义,有的认为“素质”是指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即才干和道德力量;有的认为“素质”是指人的体质、品质和素养;有的认为素质是驱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它反映的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员工的知识、技能、个性与驱动力等。我们谈到这个问题时,一般讲素质而不是知识水平,一般讲整体素质而不是个体素质,这两者是有区别的,素质涵盖的范围比知识水平更广,而且两者并不是对等的,素质是一个人知识水平的体现,但又不等同于知识水平,素质还包括一个人的性格、职业道德、社会道德、待人接物的技巧等内容。单位的整体素质相对个体素质来说范围更广一些,除了要求有高素质的人员之外,还要有为广大职工所认同的单位文化等内容。三是单位风气。之所以把风气提出来作为影响单位是执行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对一个单位来说,风气太重要了。风清气正人心顺,干什么工作都有劲。反之,一个单位充满歪风邪气,视诚实为呆、老实为傻,到处是投机钻营、欺上瞒下,这样的单位会有竞争力吗?会有执行力吗?一个单位好风气的培养,关键在领导,领导弄虚作假如何要求下属实事求是,领导不清正廉洁如何要求下属廉洁公正,领导不讲努力奉献,如何要求下属大公无私。当然,除了领导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外,单位的职工积极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职工的积极参与对一个单位养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非常关键。四是团结力和凝聚力。本届世界杯赛,曾经的世界冠军法国队,一场没胜,小组都没出线,媒体用耻辱出局来形容法国队,什么原因?直接原因就是内讧。足球本来就是团队体育竞赛,没有团队精神,即使你拥有世界一流的大牌明星也难于取胜。我们的审判工作是不是也是如此?合议庭、审判委员会的作用之一就是要发挥集体的智慧保证审判工作的质量。一个单位班子不团结就会带乱队伍,干警不团结就会搅乱工作,给别人的印象也会是乱糟糟没有执行力的一支队伍。这也是任何一个有责任心事业心集体荣誉感的干警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三、 如何提高执行力

           如何提高执行力也可以从个人和单位两个层面上去分析。对个人来讲,要提高执行力,首先,还是要加强学习。知识是动力的源泉,能力来自于实践的积累。要提高办案的质量,增强化解矛盾的能力,知识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战国策》有一句名言——“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意思是说,对于那些愚蠢的人来说,就算是事情摆在眼前的事情,他们也觉察不出来,而对于那些聪明的人来说,事情还没有发生就能提前预见到。我想每个干警都不希望自己是个愚者,而要当个智者,靠的是努力的学习,在书本中学、在实践中学。所以我们提出了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法院、争当学习型法官活动,目的就是促使大家学习,把我们每个人的潜力发挥出来。其次,要增强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在领导的指挥和带领下,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是大局意识和协作精神的集中体现。电影《大灌篮》中,周杰伦在最后一场比赛取得胜利后说了一句话:“原来篮球最爽的不是灌篮,而是大家的团结。”团队精神要求把个人的利益与集体的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每一位干警都要有集体荣誉感,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行为同时也代表了法院的形象。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可以实现1 1>2。第三,注重细节。有一本书《细节决定成败》,作者是奇正咨询机构深圳公司首席营销管理顾问汪中求。作者的基本观点就是:一名普通的员工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情况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作者认为,中国人不缺勤劳不缺智慧,我们最缺的是做细节的精神。中国快餐拼不过麦当劳、肯德基恰恰败在我们做不好“细小事”。要想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必须在细节上下功夫,陈燕萍的事迹大家都看过,她在调解中就非常注重细节问题,比如用老百姓能听得懂的语言去诠释法律,挖掘有利于调节的每个细节有针对性的调解等。作为法官说话做事都要细思量,面对当事人你说出的话就代表法院、代表法律、代表公正。也许北方人性格使然,在细节上考虑不够很普遍,其实注重细节也不是件很难的事情,一要能沉下心来,不能浮躁;二要处处留心,眼中有活;三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要总是“差不多”。第四,直面困难。今年县委提出“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困难找理由”,就是为了提高公务员的执行力,提高执行效率和质量。现在有些干警面对棘手案件,不是想办法积极化解矛盾,而是采取拖、推的方法处理,拖就是拖着不办,推就是转移矛盾,把矛盾转移给庭长、分管院长、院长,这样做,执行力怎么可能提高?温家宝总理经常引用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中的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两句诗的大意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这么高的境界也许我们达不到,但是,身居法官职位要对得起“法官”二字,属于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要积极想办法去解决,解决有困难可以和合议庭商量,向庭长、分管院长、院长汇报,我们共同想办法,那种回避矛盾,推诿扯皮的事情还是不干的好。第五,坚守公正和廉洁。公生明,廉生威,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只有破坏力,没有执行力。那种当事人请吃了20多次案件都没有执结掉,做人最基本的诚信都没有了,还谈什么执行力、公信力。

         对一个单位来说,提高执行力,首先,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其次,要有明确的可行的发展目标。第三,要有具体的实施规划。第四,要有合理的制度规范。第五,完善奖惩机制。

责任编辑:杜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