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三国之六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前期争战生涯是非常狼狈的,他依曹操,依吕布,依刘表,依孙权,依袁绍,被打的东奔西逃,寄人篱下,当然这也与他兵力薄弱有关。最有意思的是,罗贯中把刘备描写成一个善哭的人,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对人痛哭一场,立即转败为功,俗语有云“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但刘备的江山真的是哭出来的吗?哭是人的情感的一种表露,哭的原因不外乎喜极而泣,或伤心落泪,或有感触而发,或被人被事所感动……等等,不一而足,但刘备也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大英雄,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动辄泪流满面,痛哭不已,这就有点戏剧化了,甚至有点滑稽,可是一个英雄豪杰的哭,与普通人的哭,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大丈夫的哭,足可惊天地,泣鬼神,让人顿生恻隐之心,有时确实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现在我们有选择性地看一下《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三次“哭”:徐庶乃天下名士,投奔刘备后,曹操知徐庶至孝,囚其母,想逼徐为已所用,徐只好作别刘备,且看刘备送别时的表现,刘备就马上执庶之手曰:“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会却在何日!”,说罢,泪如雨下。刘备这一哭,使得徐庶后来虽成为曹操的谋士,却没有给曹操出过一个计谋,因此,民间一句话叫“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又说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可见刘备哭功的厉害;孙权设计许配其妹给刘备,目的是待刘备过江后扣作人质,以换取荆州,若不能达到目的便杀之,甘露寺吴国太招见准女婿刘备,刘备见廊下暗伏刀斧手,乃跪于吴国太席前,哭着说:“若杀刘备,就此请诛。”,不用说刘备又逃过了此难;刘备的最后一次哭,更可见其拢络人心的高明之处。刘备为报二弟关云长被东吴所杀之仇,举大军讨伐东吴,后被陆逊火烧蜀兵连营七百里,蜀军大败,刘备病入膏肓,于是白帝城托孤给诸葛亮,刘备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刘备这一托孤之泣,直感动得诸葛亮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的儿子刘禅本是“扶不起的阿斗”,可诸葛亮为了辅佐他,殚精竭虑,东征西讨,直到病死五丈原。
可见,刘备的“哭”是有其独特的妙用的,或为收买人心,或为了引起人的同情,从而避免杀身之祸,甚至有时是为了政治的需要,他的“哭”从一定的角度看,是一种比较高明的手段,但刘备的江山绝对不是“哭”出来的,哭出来的江山,这既不符合基本的客观规律,也不尊重历史事实,如果江山真的能哭出来,那么我也打算天天大哭了。
且看刘备的江山是如何来的?刘备后来文有诸葛亮等人,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武有关羽、张飞、赵云等,也是猛将如云,可以这么说,打天下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人才条件。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赤壁之战,魏军大败,曹操在短时间内再也无力南侵,诸葛亮设计袭取了南郡、荆襄,后刘备自领了益州牧,张飞、黄忠等人又攻占了西川,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刘备自立汉中王。
综上所述,刘备的江山是靠文臣出谋,武将攻城略地,是打出来的江山,而不是哭出来的江山,哭也许是他一时的真情流露,但他的哭客观上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也是事实,至于他的“哭”中所蕴含的真正含义,以及哭的时候他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而旁观者只不过是看见了他流出来的眼泪……